马陆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。初生的幼虫只有7 节,蜕皮一次增至11节,有7对足;二次蜕皮后增至15节,有15对足;经过几次变态发育后,体节逐渐增多,足也就随之增加。当然,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。有的身体较小,才2mm长;和大马陆相比,它们的足少得多。
马陆不咬人,但触摸摆弄它时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,严重的可致明显的红斑,疱疹和坏死。某些非美国本土的千足虫会喷出一种难闻的,刺激性很强的分泌物,这种分泌物可引起严重的结膜反应。
4、被马陆蛰了该怎么办?
将冰块置于蜈蚣咬过的伤口有止痛作用。皮肤中千足虫的毒性分泌物应该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;不要用酒精。若皮肤发生反应,局部可敷以皮质类固醇、眼部受伤者需立即淋洗,并应用皮质类固醇眼药水或软膏。
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,有的也危害植物,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。多食腐殖质,有时也损害农作物。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、嫩叶,国内各地均有发生,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、瓜叶菊、洋兰、铁线蕨、海棠、吊钟海棠、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。
6、生态习性
马陆行走时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,前后足依次前进,密接成波浪式运动,很有节奏,虽然足很多,但行动却很迟缓。
马陆平时喜欢成群活动,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,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。专吃落叶、腐殖质;也有少数种类吃植物的幼芽嫩根,是农业上的害虫。
马陆虽然无毒颚,不会螫人,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。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,静止不动,或顺势滚到别处,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。千足虫体节上有臭腺,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,气味难闻,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。
7、生物特性
马陆性喜阴湿。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、土块、石块下面,或土缝内,白天潜伏,晚间活动。身体受到触碰时,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,呈“假死状态”,间隔一段时间后,复原活动。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、嫩叶。
马陆一般出现在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,温度一般20-30°C。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,卵成堆产,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,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。在适宜温度下,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,数月后成熟。1年繁殖1次,寿命可达1年以上。
环境防制方法:
处理马陆的关键就是减少或者清除马陆可能生存的潮湿区域。在户外需注意:
1)清除修剪杂草,降低草坪及土表湿度;
2)清理如堆积的树叶和枯枝、岩石,有效减少马陆生存和活动的有利区域;
3)清晨浇水,白天能尽快使水分散失。除此之外,可在项目建造过程中,于草坪下方建立水源管道系统,以此控制土壤湿度;
4)室内尽量减少积水,保持通风干燥。